“夺命野味”别贪嘴,当心酿悲剧

发布日期:2024-09-02 05:00    点击次数:118

蟾蜍,俗称癞蛤蟆,因传闻其味道极其鲜美,肉质滑嫩有嚼劲,食用方法也多种多样,很多人为了解馋总会冒险一试。近日,来自重庆市大渡口的男子涂某,抓了4只蟾蜍来吃,导致上吐下泻,送至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急诊科抢救,被诊断为“急性蟾蜍中毒”,经过紧急抢救,才脱离生命危险。

\n

食蟾蜍汤急性中毒

\n

据涂某介绍,一周前,他抓了4只蟾蜍,中午煮成蟾蜍汤,里面不单单有四只蟾蜍,还有蟾蜍卵。可能未烹饪熟,加之产出卵中毒素较高,致患者食用半小时后出现恶心、呕吐,伴解黄色水样便数次,于是和家人在住家附近医院就诊,医院立即给予洗胃、输液处理,但症状无缓解,且心电图考虑S-T段抬高,为求进一步治疗,紧急来到新桥医院急诊科。

\n

在新桥医院急诊科抢救室,医护人员第一时间完善相关检查后,确诊是“急性蟾蜍中毒”,病情危急,立即收入重症监护室(EICU),并于第一时间开展血液净化治疗。

\n

相关检验结果显示,患者出现了凝血功能异常及肝功能损害。最危险的是,患者还出现了类似洋地黄中毒的心肌损害表现,心律最慢时达45次/分,医嘱给予吸附毒素、导泄、保护肝功能、营养心肌等对症治疗。

\n

急诊科苏晴医生介绍,蟾蜍中毒的救治中,血液净化治疗是目前临床上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。它能快速、高效地清除患者血液中的毒素,大大提高救治成功率。住院期间该患者共接受6次血液灌流治疗,治疗效果明显。经过5天的积极救治及精心护理,患者病情好转并康复出院。

\n

“夺命野味”请勿贪嘴

\n

新桥医院急诊科主任周人杰提醒市民,民间蟾蜍中毒多为误食,许多人分不清蛙类和蟾蜍,或盲目相信偏方,自行将蟾蜍当药进食。蟾蜍一身疙瘩,耳后有一条明显的耳后腺,其分泌的液体—蟾酥,就是蟾蜍毒性的来源,对人体心脏、消化道及中枢神经会产生严重的损害。虽其毒性强大,但也有药用价值,蟾酥同时具有多种生物活性,包括镇痛、消炎、麻醉、抗癌等作用,其药效作用也被制成“六神丸”“金蟾丸”等制剂在市面销售,因此民间出现偏方“蛤蟆煮汤以毒攻毒”之说。

\n

市民千万不能自行随便食用蟾蜍,以免出现上述中毒情况。如误食野味后出现不适应立即就医,不可盲目处理,第一时间可自行催吐减少毒素吸收。蟾蜍中毒重预防,把好入口第一关,远离野味,珍爱生命。(资讯)

\n

(文/梁杰 冯芸 李春梅)

\n

原标题:“夺命野味”别贪嘴,当心酿悲剧